【创业方法论】第一期 | 自学派:探索中前行,让教育回归授人以渔!

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无锡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已经走过了近四个年头,在这期间我们见证从成长到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但这些令人骄傲的孵化成绩外界知之甚少,这些企业精彩的创业故事也无从得知。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创新中心,了解入孵企业,汲取创业经验。本月起,我们将增设“创业方法论”板块,每月采访一位入孵或者毕业企业负责人,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记录他们的成长脚步,希望能为大家的奋斗之路燃起些许萤火之光。



“创业方法论”第一期我们将聚焦目前正在创新中心中孵化的太任自学派。太任自学派是中国首家集学改理念研究、学改软件及教材开发、学改课堂设计、学改内容生产及客户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它提出的“学改”思路与一些系列的研发产品辅助了江苏、河北、山东、重庆等多省市中小学校同步进行教学改革和学习改革,创造了“重庆官坝中学3年中考升学率从全县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连云港东海二中两年高考升学人数提高12倍”等瞩目的教学成绩。

本次采访我们请到了太任自学派的创始人、北京太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友付老师,为我们讲述他的创业经历与企业成长之路。



“我”和我的第一段创业故事

The Sprout of Entrepreneurship


朱友付是江苏徐州人,2001年前往西南交通大学求学,进入大学之后他就开始勤工助学,成为了报社的发行员,逐步做到区域经理后,他萌发了自己编写一份受众为大学生的报纸的想法,并以此为题编写了一套报纸的发行管理系统作为大学的毕业论文,这也成为了他创业故事的起点。

大学毕业之后,朱友付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创业项目:《大学周刊》。创业之初,棘手的问题好似层峦叠嶂等待着他去翻越,而“刊号的落地”是他要翻过的第一座险峰,那也是朱老师至今难忘的故事。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我给全国报纸有刊号的报纸社长的打电话,当时呢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我还没有毕业,四川省内的各家报社社长几乎都约见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山西省的“学英语报社”。这个社长他听了我的经历就很诧异,一个学生有这样的坚持,也提出条件:如果能拿出10万块钱来就证明你有初步的能力,我就把报社的刊号授权给你。”

之后朱友付解决了资金问题,也集结起了初期的创业团队,项目启动了。结合之前的经验,一年之后,这本杂志就做到了在全国1000多所大学发行,位于全国刊物发行量前三的成绩。

在谈到个人性格的影响时,朱友付说:“我是以结果为导向去做这件事情,心里面隐约有一个愿景:我做什么样的事情比较有意思,有价值,能给人带来益处,另一点是,我做事不希望以失败收场,或是半途而止。不希望让那些喜欢过我、认可过我的人失望,这两点其实是我最大的创业动机。”



从无到有的“自学派”

The Turning Point of Entrepreneurshi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9年智能手机开始在国内普及,3G时代来临,对传统纸媒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报纸行业损失惨重。

我们所在的行业一夜之间就没有了,所以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就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就是转行。2010年互联网行业就把我们报纸行业颠覆了,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当时的一个思考呢是,中国最大的、可以做的最久的一个行业是教育,中国当前发展最快的行业是互联网。我就想创办一家机构,基于互联网来做教育,所以在2012年我们还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注册了‘太任’。”

公司的名字与方向确定了,“产品”成了重中之重,什么形态,什么渠道,创始团队毫无头绪,长达半年的时间,朱友付及团队一直在为确定产品努力研究。“我后来甚至给我的朋友们说,那段时间我是天天抱着竞争产品睡觉的。”朱友付回忆说。


自学派产品


为了研究一个优秀的教育产品,朱友付甚至写下几十万字的个人心得,终于在2011年终,他产生了“想要做一个参与专家最多,内容涵盖最全的父母学习教材”的想法。太任的第一个项目得以顺利启动,事实也证明朱友付的想法是可行的,这款产品创造了中国家庭教育的记录。但是时代的浪潮没有停下脚步,太任又迎来了新的考验。

“我们做的这个教材呢,其中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内容的载体,需要刻录大量专家讲座的光盘,但是到了15年16年,光盘、DVD光驱没有了,所以我们在16年之后又面临着一次转型。得益于过去20年从事大学生教育,以及0-18岁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积累,包括信心的积累、团队的积累,对教育底层逻辑的理解的积累,才有了现在的太任科技。”

在20多年的教育行业经历中,朱友付接触过不少教育专家、高考状元,有这么多成功的优秀的经验在,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孩子无法成才?这成了朱友付心中难解的疑问,后来他与一位在一线工作40余年的教育专家的相遇,又催生出了新的创业动力。

“这个专家的一番话感染了我。有一天他对我说:我这一辈子研究的自主学习的技术、学习流程的经验,如果没有人把它传承下去,这个技术就失传了。我能够从他的语气当中听出,如果失传了,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一番谈话让我一夜都睡不着觉,第二天呢,我就下了决心,希望基于我20年做教育产品的经验,把这位优秀专家的一些自主学习的思想和技术完成产品化,用来帮助这个全中国的孩子们,于是就有了太任自学派。”



创新中心担任的角色

The Assist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热土难离,朱友付把项目落地的目光从北京转向了江苏,苏南地区优越的教育水平让他的目光范围逐步减小。在实地考察后,无锡务实好学的创业氛围、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中心提供的赋能加速服务,让他最终选择进入无锡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孵化项目。

创新中心荣誉


项目刚启动时人员较少,为了减轻创业初期的负担,创新中心为自学派量身定制了加速服务,首先提供了便捷的办公场地,让初创人员能拎包入孵,免去了不少场地的烦难。其次创新中心提供的创业导师在日常的沟通中,发现了不少自学派潜在的技术问题,不仅第一时间指出关键所在,还协助自学派解决技术问题、完善新增需求。最后在项目产品和市场开拓方面,创新中心也持续为自学派提供了宣传渠道和市场资源。

在回顾进入创新中心入孵的岁月时,朱友付说:“在这儿三年的时间,从2个员工到目前22个员工,我感觉在这创业,使我们减轻了压力,可以让我们安心去做自己的主业,非常感谢创新中心。



对“创业”我会说

The  Thoughts on Entrepreneurship


朱友付活动近照


作为一位真实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谈到能给予年轻人的创业经验时,朱友付说:

我本人就是从大学创业走过来的,我想关于大学生适不适合创业的话题,现代社会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认为选择创业是选择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我鼓励更多人可以去创业。

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我们踏上创业那条路之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去解决。我们的人生经历,无疑会更加精彩。

但是呢,踏上这条路,它对个人,特别是世界观、人的韧性和坚持是有要求的,一切事情并不会完全按照我们个人的意志来发展。作为大学生也好,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好,我们真正要去思考的是我们能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服务能够提供什么价值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努力调动我们的潜意识,24小时都去悟这件事情,调动一切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所有看似困难的,看似没有能力解决的,最后发现都会成为可能。”

创新中心了解到太任自学派与大中小学的合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三年内计划推出数千家线下体验店,让学生实地体验自主学习技术。三年前,朱友付立志要传承自主学习的先进技术,实现产品化,随着不断的发展、总结、提炼,“让教育回归授人以渔,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先进的自主学习技术服务”将成为自学派未来新的发展方向,这个宏大的愿景也将激励自学派继续走下去。



-END-